來自1600年前靈感 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

 (Getty Images)
(Getty Images)

【記者馬麗/綜合報導】
10月5日,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,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與日本的大村智和愛爾蘭裔美國科學家康貝爾, 因為對一些最具毀滅性的寄生蟲疾病治療進行了革命性的突破,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/醫學獎。屠呦呦的貢獻是從古老的中醫文獻中獲得靈感,創製出新型的抗瘧藥———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。

古老中醫給靈感 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

從1,600多年前的中醫古籍中淘金,加上自己孜孜不倦的堅持和努力,屠呦呦為醫學家做出卓越貢獻並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。

也許屠呦呦的獲獎並不出人意料。2011年屠呦呦就因為發現青蒿素而獲得了被稱為「美國諾貝爾獎」的拉斯克獎,青蒿素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一線抗瘧藥,把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從死亡線拉回來,拉斯克基金會因此獎勵她25萬美元(約812萬台幣)的獎金。

「在青蒿素發現的過程中,古代文獻在研究的最關鍵時刻給予我靈感。」她在獲獎感言中說,「我相信,努力開發傳統醫藥,必將給世界帶來更多的治療藥物。」

「這也是標誌著中醫藥走向世界的一項榮譽。」她說。

1969年,當時38歲的屠呦呦負責重點進行中草藥抗瘧疾的研究。在研究項目陷入僵局,沒有進展的時候,她不斷尋求古老中國的中醫智慧,在經典醫籍中反覆細細尋找。

終於,在重新複習東晉葛洪《肘後方》時,發現其中記述用青蒿抗瘧是通過「絞汁」,「青蒿一握,以水二升漬,絞取汁,盡服之。」她立刻意識到這不是傳統的中藥「水煎」方法,猜測高溫水煎可能破壞了藥效,因而達不到醫書中的效果。因此她改用低沸點溶劑進行實驗,果然藥效大大提高。最終分離提純出抗瘧有效單體,並命名為青蒿素。

屠呦呦被稱「三無」科學家

有趣的是,屠呦呦從中醫獲得靈感為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,在中國卻一直是「牆內開花牆外香」,她沒有拿到國內的科技大獎的時候,反而先拿到了國外的大獎。在當時的中共黨文化中,「強調集體而不能突出個人」,否則會被同行評為「不能淡泊名利」。

屠呦呦幾次被提名參選院士,都沒有被選上。相對於其他的知名科學家,她的特點是:不會外文、中醫學家、落選院士、沒發表過SCI論文(國際期刊)。據中國媒體報導,屠呦呦曾感慨現在的科學界浮躁、追名逐利、學術造假,她對此非常厭惡。

日本和愛爾蘭裔美國科學家獲另一半獎金

另外兩名科學家分別是愛爾蘭裔在美國的康貝爾(William C. Campbell)、日本的大村智(Satoshi Omura)。他們兩人發明了一種新藥阿維菌素(Avermectin)。

阿維菌素的衍生品降低了蟠尾絲蟲症以及淋巴絲蟲病的發生率,並已顯示出對其他類型寄生蟲感染的有效性。

諾貝爾獎官網消息,諾貝爾生理學/醫學獎的獎金將一分為二。康貝爾和大村智兩人一同獲得一半獎金,而另一半獎金將頒給屠呦呦。
延伸閱讀
中醫自然瘦 秘笈大公開
2015年09月21日 | 9年前
為什麼會暈車 中醫告訴你
2015年07月31日 | 9年前
燒燙傷中醫救治
2015年08月10日 | 9年前
中醫看芳香療法
2015年07月11日 | 9年前
馬光中醫涉詐領健保 雄檢起訴17人
2015年07月21日 | 9年前
取消